翻转情绪的脚本,让无聊与孤独不再可怕
文 | Sharon Begley 2020-09-07


01
meta :数字时代的新情绪


你是不是也觉得,数字时代的来袭,让我们的生活中平添了很多古人没有的情绪烦恼?
 
独处让人觉得百无聊赖,必须时时刻刻看着手机才能让人保持与社会的链接;

但是,手机上的对话有时也让人倍感孤单,毕竟,线上聊天总缺少一种线下相处的真实感;

但看到朋友、同事聚会的照片时,我们还会焦虑,担心被排除在圈子之外;

社交网络上的点赞和评论则催生了我们的自恋,我们似乎总在向世界呼喊:请看向我!
 

正如Susan J. Matt和Luke Fernandez所说,数字技术从根本上重塑了我们的情绪和自我认知,“我们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情感风格”。
 
这个观点初听起来并不新奇,我们很容易想见网民们躲在匿名背后愤怒不已,也不难看到社交网络是如何催生了我们的自恋和孤独。

但在Matt和Fernandez的新书《无聊、孤独、愤怒、愚昧:技术改变情绪》中,这类情绪被赋予一个新的术语:meta,他们对这些情绪有着新的解释。
 

02
“我们描述感受的方式已经改变了”
 

Matt和Fernandez梳理历史,向我们说明,无聊、孤独以及对自我认可的需求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出现了,并且它们每每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

19世纪,当摄影和镜子来到人们的生活中时,专家们也很担心自恋的情绪会铺天盖地;

150年前的“愤怒会议”里,参与者抨击了种种事物,包括杀人犯的无罪释放,和资本家的垄断市场……
 
你看,这些负面情绪总是一样的,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处理和解释这些感受。

研究者认为,我们不再像前人一样认知这些情绪了。Fernandez特别提到,“我们描述感受的方式已经改变了。比如说,无聊和孤独以前只是让我们觉得不甘于此,现在却变得病态了:我们认为它们是需要治愈的。”
 
独处曾被视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。19世纪,一些美国人曾经以砍掉电报杆的方式以维持独处,但今天,和他人断绝联系让人们不舒服,甚至焦虑。

疫情期间,大家被迫呆在家,那种令人不适的与社会疏离的感受就是一个例证。独处(solitude)被等同于孤单(loneliness),它已经变成了“一种疾病,还有治疗方法可供购买。”Matt和Fernandez如是说。
 
即便如此,Matt和Fernandez的研究结果仍让人充满希望,他们通过考察情绪的历史、社会学和心理学面向,找到了“更好地驾驭感受,并在自恋、孤独、无聊、不专心、惊奇和愤怒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”的方法。他们还补充说,情绪“不是自然产生、一成不变的,它们可以改变。”
 
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家Lisa Feldman Barrett有一个称为“建构情绪”的理论,Matt引用她以阐明,“你如何解释情绪取决于文化背景,由于认知的加工,不同的情绪会带来不同的意义和感觉。”
 
换句话说,如果大脑接触到无聊或孤独时,反应的是“这里出了问题,要尽一切可能摆脱这种负面情绪状态”,那么无聊或孤独的感觉就会变得加倍痛苦。“情绪的产生是自然的,”Fernandez说,“但我们就会将认知解释强加给它们。”


 
03
翻转你的情绪脚本
 
“无事可做”,这是我们今天常常出现的情绪,它代表着缺少外部刺激。“我们无休止地寻找不断的消遣,我们静坐的能力已经消失了。”Matt说。“人们几乎疯狂地寻找刺激。”

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,三分之二的男性和四分之一的女性都表明,他们宁愿受到电击也不愿无所事事15分钟。
 
“无聊”不一定要被认知为一种负面情绪,Matt说:“它其实是大脑表示自己缺乏外部刺激,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创造的时机。”

通过正念的练习,我们可以将这种被称为“无聊”的感觉转化为精神上的沉静,再充实更丰富的内在生活。
 
自恋和孤独也可以被这样对待,这两种情绪其实有着内在关联。

自我宣传式的帖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横行,鼓励我们把每一个想法和经历都与世界分享。但这种典型的自我中心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如何独处。

Matt观察到,我们对与人建立关系的焦虑促使我们成为自己的“形象大使”,希望“点赞”、“关注”、“互粉”的行为能帮助我们建立关系。
 
Matt和Fernandez认为,数字技术让用户对孤独的感觉进行了解释和定义,并因此改变了与孤独相伴的真实感受。根据谷歌Ngram Viewer的统计,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,单词“独处”(solitude)的使用频率直线下降,而“寂寞”(loneliness)的使用频率却在上升——这代表着,我们对孤独的情感容忍度降低了。
 
但这并不是不可逆的。与其将孤独感解释为一种需要纠正的感觉,我们不如把它视作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是一个机会,一个与自己的内心洽谈的机会。
 
“人类可以共同塑造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这些感受,”马特说。“我们做得到。”

Reference:
来源:mindful.org;作者:Sharon Begley;原标题:Good News: Our emotion aren't set in stone;发布时间:2020/08/06


<END>

关于我们
致力引进和传播欧美领先,科学严谨的心理和自我成长理论和方法整合全球最好的正念Mindfulness资源滋养心理专业人士及大众,服务中国健康幸福事业。

试试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:觉知的力量|微课|导语|正念入门|正念科学|正念减压|正念认知|创伤|康菲尔德|MBSR|MBCT|欢迎投稿或与我们联系:pr@ci-health.com


相关文章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
分类浏览
最新文章
2024-01-02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2024-01-02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2023-11-29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2023-11-10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