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,13张图让你明白原生家庭的一切
文 | 睿心 2021-11-30

640.gif

微信图片_20211129165731.jpg






你的原生家庭是怎么影响你的?

你是在疗愈这份创伤,还是逃避成长的责任?

成年后的我们,已为人父母的我们,要为自己负责。

原生家庭欠你的,你得自己找回来。


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,也都会或多或少的,在原生家庭里受伤。这些没有疗愈的创伤,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和纠正,就会一直复制给下一代。

美国著名“家庭治疗大师”萨提亚认为:

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。

当我们学习了一些疗愈的知识之后,就会很容易把问题都归结在“原生家庭”上,认为都是父母的错,都是父母造成的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0701.jpg


但是,指责和抱怨,永远无法解决问题。

而如今也作为父母的你,一定要记得: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!

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,给孩子一个榜样。过去不对的事情,不要持续下去;过去好的经验,要把它传承下去。

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0822.jpg
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0904.jpg


我们一生中有两个家:

  • 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,有爸爸妈妈,也许还有兄弟姐妹。


  • 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,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.


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0939.jpg


在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事情,一些记得的和不记得的事情,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?


其实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015.jpg


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,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,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。

我们深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驱使,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041.jpg


人际互动中,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无意识学到的一些行为,但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107.jpg


比如一对新婚夫妻,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,丈夫却坚持要从中间捏。

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,丈夫会说:“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,本来就不一样。”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152.jpg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211.jpg


比如:一对很相爱的新婚小夫妻。妻子来自于一个家教严格、亲密度高的家庭。


妻子新年陪丈夫回家,吃完年夜饭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,看电视的看电视,玩的玩,没人主动招呼新媳妇。

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,感到十分受伤,而丈夫却觉得不解。

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,大年初一,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,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年祝福。

而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,妻子感到特没面子,倍受伤害,匆匆把他叫下来,丈夫还是觉得不解。


但其实,他们很相爱,只是家庭相处模式不同,学习到的也就不同。







所以,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,
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,
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;


同样,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,
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。
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343.jpg


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、痛苦的经验感受,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。


比如一个非常漂亮、品学皆优的女孩子,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,相处一段时间,觉得不合适而又分手。

原来,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,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。

有一天晚上,母亲还在工作,她一个人回家,看到漆黑的房间,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。

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。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,绝不要被人抛弃。

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。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429.jpg

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“隐形的内在誓言”,常在当事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。

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,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。

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,对你有帮助。

只是到后来,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,过去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,反而变成了阻碍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557.jpg


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时,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,即“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” 

夫妻关系,就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、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探戈舞。

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,我们必须学习了解自己的和对方的原生家庭,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633.jpg


生命中,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。

潜意识中借着和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,得到第二次机会。

去疗愈过去的心理创伤,弥补遗憾,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所愿的心理需求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656.jpg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1932.jpg


  • 你在哪一方面情绪特别敏感?


  • 你从小常常有的负面情绪是什么?


  • 你从小最需要的,而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是什么?


  • 你的“内在誓言”,或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,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?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007.jpg


 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。

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,但你可以调整风帆,让船到达目的地。

最没有影响力的人,往往是那些绝对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028.jpg


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、改变的借口,因为你的幸福、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,你不需要负责任。

但是,从今天开始,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,都要自己负责任。

请记得: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!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。过去不对的事情,不要持续下去;过去好的经验,要把它传承下去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047.jpg


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;

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。

可以在一起、也可以分开,但不能没有爱!

 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!

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,一半来自母亲,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,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。

然而,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不是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。

因此夫妻离异时,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,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?我们是否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呢?
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226.jpg


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,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,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,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。

它们像心灵的食物,若是得不到,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。

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,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。

那么,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?

如同前面提到的,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。只有透过做相同的事,孩子才可以感觉“我们是一起的”,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。

因此,孩子不会去管所做的内容是什么,有时甚至是触法也不管,因为强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饥饿时只要能吃饱就行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256.jpg







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,
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。


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
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、排除另一方,
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,
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。




例如,妈妈常说爸爸不好、不认同爸爸,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,会采取强烈的方式,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。

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,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,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,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。

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时,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?

你爸爸是懒惰、不负责的人,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!
你妈妈爱钱,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!
你妈妈爱唠叨,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!
你妈妈都不顾家,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!

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:懒惰、不负责、爱唠叨、不顾家。为什么?

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,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全是负面信息。他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,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。




有人说,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?

不要自欺欺人了,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,就算表面上没说,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,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,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。

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另一方身为父母的身份,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。

简单地说就是:

 当你越不尊重对方,孩子就会越像那个人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356.jpg


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

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,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。

孩子你真了不起,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!
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!
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!
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!
你和你妈妈一样很善良!
你和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!
你和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!
你和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!


不只是称赞孩子,重点是称赞孩子“像爸爸”“像妈妈”的地方。

透过这种方式,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,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。

要尊重另一半是也孩子的父母,并允许孩子和对方连接:

  • 如果你像你爸爸,我会很高兴。

  • 如果你像你妈妈,我会很高兴。



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,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9172439.jpg


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,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。

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,夫妻有可能会分开,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,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。

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,也是莫大的祝福。

因此请记住,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,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。

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,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。

祝福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幸福、拥有健康和顺的关系,共同创造一个幸福、美满的环境,培养出优秀的孩子!


图文来源:网络


<END>

只要你愿意继续支持小睿
愿意继续陪伴着我们一起走下去
希望大家可以给公众号
睿心Wiseheart 



相关文章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
分类浏览
最新文章
2024-01-02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2024-01-02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2023-11-29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2023-11-10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