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梭的“秘密花园 | 纯净的大自然和原始欲望,治愈你受伤的心灵
文 | 睿心 2022-05-25



36f321785b66720d34ac920f52ddfed7.jpg

640.jpg

641.jpg
卢梭《46岁时的自画像》1890年

1844年5月21日,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亨利 · 卢梭(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,1844-1910)出生。他是天生的画家,有孩子一样无邪的眼睛。自他之后,再没有人能画出这份天真古拙。


欢迎来到他的“秘密花园”,纯净的大自然和原始欲望,治愈你受伤的心灵。



欢迎进入他的“秘密花园”


如果治愈一切的良药,仅仅只是时间,那我们的心,到底由谁来操控?


美好的艺术,永远具有强大的治愈力量。


亨利 · 卢梭的画亦是如此。


640-5.jpeg


“他没有发现新大陆,他生来就住在新大陆。”


后来无论是具象的达利,还是抽象的米罗,超现实主义画家都发现了这片新奇的土地,都是卢梭风格的延续。


640-6.jpeg

卢梭《沉睡的吉普赛女郎》1897年


而那一颗臻于美善境界的自由的心灵……


那一种与生俱来随风而逝的天真……


却从这不再是新奇的土地上永远消逝了。


他喜欢画大自然,喜欢画绿油油的丛林,他的画里有股原始的野性。


640-7.jpeg

卢梭《在异国森林中漫步的女人》1905年


卢梭常被人称为“原始主义”画家。


因为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,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,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……


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“回忆”。


640-8.jpeg


但他的作品,却被当时艺术界视为幼稚艺术,被上流社会嘲笑。


640-5的副本.jpeg


《受到美洲豹攻击的黑人》1910年


但怀着对艺术创作不可抑制的冲动,他抵挡住了无穷无尽的严厉批评。


伴随着这些批评,他一生都在坚持创作。


坚持从内心深处的出发来作画。


640-6的副本.jpeg


不管环境多么纵容你,都要对自己有要求,保持自律的气质。


或许它暂时不能改变你的现状,但假以时日,它回馈的一定让你惊喜。


对自己有要求的人,总不会过于不幸。


一边随波逐流,一边抱怨环境糟糕的人,最没劲了。


640-9.jpeg


在走向绘画之路后,卢梭不断地努力,不断地去接近梦想。


越挫越勇,吃尽酸甜苦辣。


或许,能够抵御寒冬,也能够拥抱春天,这样的才叫生活。


640-10.jpeg

卢梭《战争》1894年


亨利·卢梭出生在法国拉瓦尔一个水管工人的家里。


卢梭幼年家境并不富裕,因为父亲负债累累,他很小就出来打工补贴家用。


高中毕业后在律所工作学习法律,由于一个伪证罪的污点,他在军队中服役4年以求避难。


640-11.jpeg


1868年,24岁的卢梭和房东15岁的女儿结婚。


婚后曾有过6个孩子,却只有一个活下来了。


640-12.jpeg


1871年,27岁的卢梭参加了德法战争。


退役后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,担任收税员。


而终其一生,就是担任这个安分的公务员。


他的闲暇嗜好,就是绘画。


640-13.jpeg


卢梭想成为一个艺术家,可从来没人认为他有这方面的天赋。


作为一个收税员的他,40岁时选择辞职。


然后买了一些画布、颜料、画笔,就这么开始画画了。


640-14.jpeg


没钱上美术课,卢梭就自己跑去卢浮宫。


研究他最喜欢的艺术家的画作。


通过仔细观察照片,翻阅杂志,查找目录来学习关于人体解剖的知识。


640-15.jpeg


卢梭说:“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老师。”


可以说,卢梭对艺术的冲动,来源于他对自然的深切观察和热爱。


640-16.jpeg

卢梭《异域风景》1910年


大自然成为了他的“灵感缪斯”。


但事实上,他从未离开过法国半步,更别提见到真实的丛林荒原。


而这一切其乐融融的画面,全有赖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。


640-17.jpeg

卢梭《火烈鸟》1907年


41岁的时候,卢梭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了一个美术展览会上。


但是他得到的只是刻薄的评价:“色彩鲜艳,扁平风格,看起来很幼稚。”


尽管如此,卢梭还是把这些评论都收集起来,贴在了他的剪贴本上。


640-18.jpeg

卢梭《诱蛇者》


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,认识了卢梭,俩人私交甚好。


某天梵高收到一张卢梭画展的请帖,与其说是画展,更像是他邀请朋友来家里参加的简陋聚会。


“卢梭住的房子里全是体力劳动者的家庭。他在四楼占了一个房间。又叫又闹的孩子们满街乱跑。门厅里一股烧饭、洗衣和厕所的混合臭味,浓得足以把人憋死。”


640-19.jpeg


卢梭是真的穷。


为了画画,他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。


他的家是一个破旧的小画室。


在家里,一锅炖肉得吃一星期。


他甚至为了尚无着落的晚餐,而在街头演奏小提琴。


640-20.jpeg


连朋友都笑他:“卢梭大概是巴黎最穷的艺术家,甚至连小提琴也是租来的。”


但是每天早晨醒来,他都会满脸微笑地看着他的画作。


640-21.jpeg


乐天派的卢梭,依旧作画弹琴,用赚来的钱买颜料、画布和烟草,投入到新的创作中。


640-22.jpeg

卢梭《嘉年华之夜》1885-1886年


后来,卢梭参加了世界博览会。


在那里,他被那些有异国风情的展品深深地吸引住了。


这使他想起了小时候喜爱的冒险故事。


那些生动的形象萦绕在他心头数日,直到他最终来到画板前,释放他那不安分的想象力。


640-23.jpeg

卢梭《野生动物》


“他在画布上挥动画笔。一只老虎跃然而出。电闪雷鸣,大风拍打着丛林的草木。”


有时候,卢梭都被他自己画的东西惊吓到了,然后不得不打开窗户透透气。


但是他热忱的创作热情换来的依旧只是人们的嘲笑。


640-24.jpeg


他又一次把他的作品带到了美术展览会上。


他十分关注自己的画作,有时直到上展台的最后一刻还在修改。


他想,这次或许能让那些评论家满意。


他的心跳加速了。


640-25.jpeg

卢梭《牵提线木偶的孩子》1903年


但那些评论家还是把他的作品当笑话来嘲讽:“如果你想笑的开心一点,就去看亨利·卢梭的画吧。”


但卢梭对种种的捉弄,甚至是很残忍的玩笑,也能泰然处之。


或许是太单纯,根本听不出话里的讥讽。


也或许是他的心头无论何时,都能保持着天真与快乐吧。


641-5.jpeg


别人常把他归为“原始的”、“素人的”、“周日画家”之列……


卢梭却光明正大地认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专业画家。


641-6.jpeg


终于,步入老年的卢梭时来运转了。


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们认可他的作品。


他们同他交朋友,欣赏他的作品,其中包括小他37岁的毕加索。


641-7.jpeg


人们钦佩他,不只是因为他的天赋和对待批评的虚心态度。


也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而慷慨的心。


抽象艺术的先驱康定斯基颇为倾慕他的画作。


并感叹:“卢梭该是怎样美好的人啊!”


641-8.jpeg


只要亨利手里有余钱,就会在小小的画室里举办音乐会。


这时,所有的艺术家都会过来参加。


一同过来的还有杂货店老板、修锁匠和其他的左邻右舍。


来客都会听亨利的学生和朋友们弹奏各种各样的乐器。


亨利会把最亮最红的苹果发给孩子们。


641-9.jpeg


卢梭强大的艺术影响力,一直持续到了今天。


1998年米歇尔·欧斯洛创作的动画电影《叽哩咕和女巫》,视觉灵感就来自于卢梭的画,尤其是对丛林场景的描绘。


641-10.jpeg

641-11.jpeg


《叽哩咕和女巫》


《马达加斯加》的视觉风格也是以卢梭的丛林景致为蓝本创作。


641-12.jpeg


爱马仕2014年春夏的女装秀场被布置成了温室花房。


设计师Christophe Lemaire在卢梭的花卉植物中找到灵感,运用在服装中。


641-13.jpeg

1653465384991016988.jpeg

1653465385017017594.jpeg

Hermès 2014S/S


在他去世之前,卢梭完成了他的杰作《梦》


从大众的标准来说,《梦》十分成功。


因为最终所有的评论家都为它喝彩。


641-16.jpeg

卢梭《梦》1910年


一百年后,鲜花依旧盛开,猴子仍在嬉闹,蛇依旧爬行在卢梭的热带丛林。


他的画作现在也挂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。


641-17.jpeg


一个老人,从一名收税员,到后来成为了历史上最具天赋的、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之一。


他始终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,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。


641-18.jpeg


或许,天真坦诚包裹着的自信,是那颗自由心灵的屏护。

所以生活中的一切痛苦与磨难,都无法进入这一方圣地。

当卢梭离开世界的时候,告别他的,只有贫穷。

641-19.jpeg



图文来源 | 名利场艺术(ID:wh2dian)


<END>



相关文章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
分类浏览
最新文章
2024-01-02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2024-01-02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2023-11-29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2023-11-10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